老奇台法庭入选!最高法院发布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为主题,新疆法院两个人民法庭的经验做法入选典型案例,其中,奇台县人民法院老奇台人民法庭《打造司法特色品牌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案例入选。
老奇台人民法庭辖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主要审理涉10个乡镇的民事案件、涉县域金融案件及江布拉克景区巡回审判工作。近年来,老奇台人民法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小法庭”撬动大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底色。
每年春秋两季为土地纠纷高发期,法官踩着“田埂子”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农牧民知法、守法、用法。2023年,老奇台人民法庭开展各类宣传宣讲30场次,土地纠纷同比下降25%。
2023年以来,老奇台人民法庭打造“老贾来了”“金麦穗”等司法品牌,依托微信云端调解、专职律师调解、大棚调解等多种方式,开通“三农”纠纷“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涉土地、涉农资及涉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问题纠纷,化解“三农”纠纷388件,群众满意度100%。
同时,老奇台法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纠纷调解,弘扬法治文化,采取“互联网+”模式,编发司法为民系列故事23篇,制作短视频5部,其中《老贾来了》荣获全国第十届“金法槌”短视频一等奖,“金麦穗”调解模式走进《中国审判》,江布拉克景区调解登上《人民日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等故事在群众中传为佳话,成为化解纠纷的样板。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也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对于发现的可能影响‘三农’的隐患问题,我们进行司法分析,然后向农业、市监、农民合作社等发出司法建议书。通过提出司法建议,强化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意识,规范农资、农业设备使用,规避了不必要的诉讼风险,切实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法治保障。”贾维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