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牧民定居点的新生活
(通讯员白云峰)青绿的碧野,连绵的丘陵,白云般的羊群映衬在绿草和牛粪的气息中,绿色的草原,肥壮的小牛在草地上吃草,牧人挥舞着鞭子,唱着悠扬的牧区长调,听着听着,使人进入了美妙的遐想中……这是7月14日笔者在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黑沟、大沟、烧房沟牧业点看到的情景。
作为全国唯一的塔塔尔族乡—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近年来,依托国家兴边富民、牧民定居等惠民政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实现了游牧民定的下、快致富,使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眼下正值夏日时节,走进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定居兴牧”新村,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样一个整齐划一,民族气息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牧民定居新区。
在牧区一直居住土坯房的牧民祖吾热·吐鲁吾汉一家,以前在山里住地窝子,吃的是干馕,喝的是雪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实现定居之后,不仅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定居新房,而且水、电、厨房等基础设施齐全,祖吾热·吐鲁吾汉现在还利用定居新房搞起了刺绣、开起了商店,她觉得十分开心和幸福。
为了实现定居牧民定得住、能致富,政府在每个定居点还规划了养殖小区,新建了牲畜棚圈和挤奶厅,鼓励牧民大力发展养殖业。
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游牧民定居点距县城15公里,2012年至今,共有定居牧民476户、1850人,其中2019年定居76户、200人。定居点路、自来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均已配套到位。
乡党委、政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积极争取相关项目,于2016年完成养殖小区150栋牲畜棚圈修建,占地面积约120亩,每栋配有15平方米库房,牲畜存栏量约6000(头)只。到今年底,将有80户居民住进崭新的安居富民房,面积为85.2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每户一次性补助7万元,剩余部分由游牧民自筹。同时,定居后按照人均5亩地的标准为游牧民划分耕地,并进行人工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解决“人定畜不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