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粮田”变“良田”

2023-03-29 12:00:39 来源:奇台零距离 白云峰
【字体: 打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疆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对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在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奇台县,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对粮食增产的重要性。得益于持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借助良法良技,奇台县不断挖掘粮食增产的潜力,让“粮田”变“良田”。

建好子孙田 稳住基本盘

截至2022年底,奇台县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2.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据初步测算,依托高标准农田,每年粮食稳产在70万吨以上,粮食产能提高了至少5%,农民种植环节亩均收益明显提高。

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重点惠农支农政策,也是鼓励农民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2022年,奇台县核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74亿元,补贴耕地面积84.38万亩,惠及实际种粮农户1.23万户。全县实施“一喷三防”绿色防控技术67万亩,占整个粮食作物面积的80%。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奇台县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落实冬小麦、春小麦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保护性耕作 种粮可持续

近年来,奇台县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子基地建设、制种大县、绿色高质高效等惠农项目,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面积达到55.7万亩,投入资金7亿元以上;另外通过高效节水、智能水肥一体化、卫星导航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来助力 增产又增收

近年来,奇台县通过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小麦等单产大幅提高,农牧民增收明显。2022年,奇台县玉米亩产达1050公斤,比采用常规技术生产提高12%,小麦亩产较往年提高明显。近年来,奇台县通过种子包衣、卫星导航播种、农业智能化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之翼”——卫星导航播种技术应用63万亩,普及率达30%,进一步降低了机械作业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机械播种质量,提高了机车的工作效率;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万亩,应用区实现高效节水、科学施肥、节约人工成本,实现了灌溉自动化、智能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品质得到较大改善;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30万亩,实现了灌溉施肥足不出户,万亩良田一键操控,省工省时、节水节肥和增产增效,使农田灌溉水成本减少13-18元/亩,化肥用量降低15.1-19.4公斤/亩,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