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种植业“十四五”规划
索 引 号 | QT001/2024-000206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奇台县种植业“十四五”规划 | ||
主 题 词 | 奇台县 规划 |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2024-10-24 19:50:26 | |
发文单位 | 奇台县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 奇台县政府网 |
奇台县种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奇台县种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全域绿色、部分有机”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优化种植结构,推动种植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现了种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作物种类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优质化成效显著,2020年,中强筋优质小麦占到总面积的59%。
(二)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在农业用水总量逐年下调的影响下,粮食作物面积由2015年的144.9万亩降至2020年的138.2万亩,但由于单产的提高,粮食总产由2015年的72.1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73.2万吨,基本保持稳定。
(三)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新申报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60万亩,全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总面积达到135万亩,现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16个,通过审核待发证的7个,新申报待审核的34个。申报认证小麦、玉米、鹰嘴豆等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万亩,有机农产品8个。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用水矛盾突出。依据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的要求,2021年奇台县分配的农业用水量只能保证118万亩作物的灌溉需求,只能通过轮作休耕的方式进行种植,势必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造成影响。
(二)种植结构仍需优化。受政策、水资源、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奇台县的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政策面上,需在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发力;在资源利用上,需进一步提高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发展;在市场需求上,需进一步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率。
三、“十四五”种植业指导思想
坚持“全域绿色、部分有机”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围绕“稳粮、强种、增饲草、兴特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牧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树强“绿色奇台、绿色农业”品牌形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四、“十四五”种植业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
按照确保粮食安全、以水定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构建“全域绿色、部分有机”的种植格局,打响“绿色农业、绿色奇台”品牌,形成“上山地区稳粮强经、中部平原发展特色产业、北部地区种植耐旱作物”。全县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稳定在127万亩(小麦100万亩、玉米25万亩、小杂粮2万亩),甜菜、食葵、油葵、打瓜、籽用南瓜、红花、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稳定在40万亩,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面积6万亩。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制种、瓜菜、糖料、中药材五大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一)优质粮食基地
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小麦、玉米和小杂粮三类粮食作物,到2022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127万亩,其中:小麦计划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冬小麦80万亩以上),产量42万吨左右,优质专用强筋和有机小麦面积占比达到75%以上;玉米以饲料玉米、青贮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达到18万吨以上,其中青贮玉米达到3万亩以上;小杂粮以荞麦、糜谷、鹰嘴豆、豌豆为主,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0.3万吨以上。到2025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12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45万吨左右,优质专用强筋和有机小麦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达到20万吨以上,其中青贮玉米达到4万亩以上;小杂粮面积稳定在2万亩,总产0.4万吨以上。
(二)制种基地
发展目标:依托九立禾、金天山等龙头企业,推进现代种业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制种基地,借助国家级小麦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续建的机遇,加大制种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制种作物以小麦、玉米制种为主,瓜菜制种为补充。
(三)瓜菜基地
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打造食葵、打瓜、籽用南瓜、马铃薯、番茄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发展打瓜、裸仁南瓜、菜用马铃薯、辣椒等特色瓜菜品种,打响“奇台白洋芋”、“奇台四平头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四)糖料基地
发展目标:加大与中粮屯河奇台县分公司合作力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五)中药材基地
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建成黄芪、百合、板蓝根、白芨、黄芩、红花等优质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重点发展红花、黄芪、大芸、枸杞、百合等中药材种植,到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亩均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
五、重点工作举措
(一)深入推进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加强与自治区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等科研推广部门的共建与合作,结合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强化农业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引领工程。立足我县区域特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继续支持种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取得一批实用科技成果。依托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开展成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持续组建农机、农艺联合技术服务指导组,从农作物的选择、育种、施肥、移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农田基础指导工作,促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提质增效工程,抓好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形成产业制高点。落实各项支持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奇台县的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在土地利用、金融支持、基地建设、水、电、暖、气费用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20亿的农业产业化园区。推动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市能人和科技特派员返乡创业创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进程,进一步结合发展实际,修订完善我县绿色生产标准,提高标准入户率,巩固提升13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完善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产品认证,开展标准化示范,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主体诚信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确保全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强化外引内培,统筹推进以小杂粮、籽用瓜、土豆、红花、百合等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提升以小麦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馕、凉皮(凉面)、挂面、奇台过油肉拌面、快餐等主食加工业协调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引进新装备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改造,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企业。做大做强主食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园区和城郊乡镇的主食加工产业带,支持城郊发展区域主食、休闲食品、传统食品和净菜加工,加快培育一批以主食加工业为主的示范企业。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挖掘农业增值潜力。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探索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构建完善小农户与企业间利益联接机制。到2025年,全县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5家以上。
(三)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发挥电商助力扶贫作用。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建设,提升改造现有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有序新建设县域物流快递分拣中心。继续发挥我县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作用,扩大农村电商培训,不断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规划布局,以半截沟镇、吉布库镇、老奇台镇、大泉塔塔尔族乡为重点,推进特色商贸小镇建设。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鼓励建设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继续实施“百城千店”工程,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织密农产品疆内收购和农产品疆外销售两张网。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持续打造“供、种、管、收、产、销”“一站式”、综合性的为农社会化服务中心综合平台,大力提升为农服务质量,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农商直供等奇台粮食零售业态,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推动优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奇台礼物”,做强奇台礼物特色产品官方店以及“奇台礼物”微信店铺,推进特色农产品进入新疆礼物昌吉标准体验店。
(四)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好品牌建设规划,构建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等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以“奇台面粉”地理标志为依托,鼓励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支持建设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进一步发挥腰站子有机系列产品带动作用,提升“奇台面粉”、“奇台四平头辣椒”、“奇台白洋芋”等优势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和提升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企业品牌。力争用5年时间,把县域内使用公用品牌的核心企业主打农产品培育成为全疆乃至全国名牌产品。
(五)加快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及康养产业为主的多类型融合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争创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开展“农业+”行动,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和休闲服务有机融合。大力实施奇台县“日月星”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一棵神树、腰站子文化旅游、塔塔尔部落等旅游节点,串点成线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链式”发展,充分利用旅游元素,抢抓旅游客源优势,继续拓展农产品进景区、进机场、进宾馆、进加油站、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立足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申报成果,积极申报创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升农业文化品牌软实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俗特点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民宿等优势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与农事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好农民丰收节。
(六)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水平。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