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政资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规划
索 引 号 | QT037/2023-000008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奇台县政资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规划 | ||
主 题 词 | 奇台县政资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2023工作规划 |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2023-06-13 16:44:02 | |
发文单位 | 奇台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 发布机构 | 奇台县政府网 |
2022年,奇台县政资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围绕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群众办事便利化的目标,紧扣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2022年12月底,承办964项政务服务和便民便企服务事项,375项政务服务事项做到了“最多跑一次”,357项服务事项做到了“即时办结”,日均办件量达1320件,累计办件量达89.65万件。现将政资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向“数”而行,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一)不断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奇台县政资中心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在大厅一楼设4个综合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一窗受理”模式,统一受理14个部门20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事一窗办”向“一窗办多事”转变,做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让企业、群众“一次可办、一次办好”。另外依托“一窗受理”模式,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出91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有力促使审批效率再提速,服务质量再提高,群众办事进入“快车道”。(二)深入推行“告知承诺制”。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积极开发“告知承诺制”线上审批功能。目前,共梳理可采用“告知承诺制”的事项清单7项,由改革前携带7份材料变为签订承诺书后只需携带法人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实现了“既准入又准营”,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2022年政资中心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探索推行“不见面审批”,率先179项服务事项“零跑动”,以流程再造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
二、多措并举,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一是实施清单标准化。编制《奇台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单管理,构建责权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审批环境。二是健全事项标准体系。优化完善事项办事指南,统一事项名称、事项编码、事项依据、事项类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三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区、州事项库,通过新疆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同源发布,动态管理。(二)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一是规范事项进驻。认真梳理认领“应进必进”事项,对不适宜进驻中心的事项形成“负面清单”。二是规范设置窗口。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跨省通办”窗口、“助企服务”专窗、“办不成事”反映等窗口,提升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三是规范业务办理。严禁“明进暗不进”,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全过程监管。四是规范网上办事。规范网上办事流程、提升网上办事深度、增强网上办事能力,推动网上办事更加规范。(三)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一是推广便利化服务。推出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事项34项,认领电子证照1118类,并将103035条证照信息汇聚至一体化平台。二是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为老年人办事提供便利。三是成立“奇小帮”服务队伍,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四是推动通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进一步压缩。截止2022年底,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度指标已从80.26%提升至87.78%;即办事项比例从41.81%提升至53.81%。
三、蹄疾步稳,逐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设立投资联合审批区,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制作“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成立由政资中心牵头,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等部门窗口首席代表配合的项目审批组,定期召开项目审批推进例会,对推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转办的招商引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讨论,邀请项目业主单位面对面对接座谈,切实了解掌握项目详细进展和实际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后有针对性的重点解决。(二)强化政务服务便捷度。一是不断扩大“跨省通办”范围,深入推进“跨省通办”工作。新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奇台县旗舰店网上大厅上线“榕奇通办”专栏,线下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先后与福建省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政务服务中心、连云港市海州区行政审批局签订“跨省通办协议,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多地联办”模块,集中办理首批112项事项清单,提供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让‘跨省通办’惠及更多的办事群众。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制定下发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实施方案,梳理下放至乡镇首批政务服务事项100项,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64项,并指导、协助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下放事项维护、发布以及办件录入工作。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86个,其中村级便民服务站69个,社区便民服务站17个,构建出“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真正体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三)提高评价反馈满意度。实现“12345”热线全覆盖,建立健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机制、处办机制、督办机制、考核机制等,全力做好本县各承办单位诉求工单的签收、办理、答复、反馈以及知识库更新情况的统筹协调、监督工作,努力将每个工单办进群众的心窝里。截至目前,我县共受理工单3985件,签收率100%,办结率99.47%(时限内处办中工单9件),满意率99.78%;目前奇台县共有承办单位55个,已按要求完成成员单位全覆盖,各承办单位均能按要求及时更新黄页编辑信息,共计上传知识库1305条。
四、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工作新亮点。(一)开展“7×24小时”自助服务。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融合车辆违法处理、身份证自助办理、社保缴费明细查询打印、税票领取打印、电费购买等高频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查询、智能咨询、自助申办、自助取件的全天候一体化服务模式,做到“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二)探索“极简”审批模式。为不断提高便民利企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三减”要求,县政资中心认真梳理研究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年内指导完成:一是“交房即交证”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小区进行“交房即发证”全流程指导,业主即可在收房时同步申请办领不动产权证,无需再跑办事大厅。二是缩减办事材料。自2022年12月1日起,针对奇台县城镇楼房已办理不动产登记,并领取不动产权证书,申请办理转移、变更等登记的将取消附图(房屋分户图、宗地图),不再贴附纸质图件,以减少测绘费用支付,切实减负为民。三是不动产业务延伸基层,实行“就近办”。将不动产登记系统延伸至14个乡镇,11个房产公司、4家金融机构,让村民足不出镇办理不动产登记,让群众足不出小区办理不动产登记。(三)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2022年,奇台县政资中心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主线,通过推出不见面开评标、推行投标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等举措,助力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一是在全州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不见面开评标”。2022年6月份以来,奇台县政资中心依托政采云平台,政府采购项目均采用“线上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实现了远程在线实时开标,打破了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提高了开评标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活动成本。二是奇台县被确定为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县市延伸的试点县,全疆首例建设工程项目远程不见面开标在奇台县公共资源交易大厅顺利完成。2022年3月份,州政资局将奇台县作为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县市延伸试点县,通过音视频直播传输、在线交流、交易数据智能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把开标现场“搬”至线上,行业监管部门、业主单位“就近”参加开标。三是奇台县率先推行投标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新举措。自2022年7月起,奇台县在投标企业中率先全面推行投标承诺函代替投标保证金的措施,使企业“零费用”参与交易,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五、存在问题
(一)个别窗口线上、线下办事指南标准不统一,造成办事群众“重复跑”“多头跑”。
(二)个别部门工作人员对12345热线转办工单签收、办理不及时,回访满意率不够高。
(三)办事群众习惯到线下实体大厅办理业务,导致一体化平台利用率不高。
(四)个别部门对“放管服”工作重视度不够,工作配合不到位、工作完成度不高。
六、2023年工作规划
2023年,我中心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工作主线,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强化系统思维和标准化理念,结合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征程上更加出色地发挥“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出作用,为奇台县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务力量。
(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二十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出的部署,统筹简政放权、政务服务、市场准入、数字政府等重点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牢牢抓实“三个服务前沿”。一是想办法破解难点堵点,持续深化“一窗受理”改革,不断扩大一窗受理事项的覆盖面,实现更多事项“一窗通办”,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规范、更精准的服务。二是成立“助企服务专窗”,设立“项目”管家,打造“奇心办,帮您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全县重点项目、辖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加强政务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梳理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暖心的政务服务。
(三)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新疆政务服务网”“吉速办”微信小程序,加快推进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提供“24小时不打烊”“不见面”在线政务服务,推动更多电子证照标准化应用,打造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二是持续加大办事指南核查,确保办事指南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内容精准,线上线下一致,在全疆范围率先推进县市级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试点,2月始先试点推进综合窗口、助企专窗事项标准化,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四)不断拓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聚集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涉及面方、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尽可能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服务,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提升链条式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目前,正在测试运行9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2023年按照区州统一规划,力争实现15个。
(五)坚持做好“行政审批”改革。依托“新疆政务服务网”重塑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合并要件,深化免提交、免证办,最大程度取消办件过程中纸质材料收取,扎实推动“三减”工作落实落细,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不断探索简审批、优服务、提效能的改革举措,推动服务好办易办。
(六)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坚活动,落地一批便民利企服务新举措。二是健全“靠前服务—需求掌握—会商研判—帮办代办—效能提升—舒心满意”的服务机制,靶向发力跟踪项目进度,强化联合帮办,实行“普通项目全覆盖、重点项目全面帮、招商项目提前帮、重大项目精准帮”,打造项目建设高地。三是及时总结市场主体发展中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宣传解读最新政策举措,全力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位,实现涉企政策企业“应享尽享”。
(七)深化“跨域办”。完善政务服务“跨域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级“跨省通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的流程规则,深化“点对点”式合作服务,持续扩大“朋友圈”,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理需求。
(八)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健全县镇村纵向实时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乡、村政务服务力量,指导推动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打造2个乡镇、村(社区)级标杆大厅示范点。推动更多事项下沉镇村两级,强化业务培训交流,提升镇村服务水平,实现政务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延伸,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九)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热线工作。进一步完善“12345”政务热线督办管理办法,加大督办力度,落实工单回访机制,进一步规范工单处办流程,力促签收率、办结率、满意率达100%。